详细信息 Information
    丁俊发:共建中国-东盟国际供应链合作体系
    发布时间:2018-09-12 18:55:22   文章栏目:公司动态   浏览次数:2050

          

     9月12日,首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国际供应链合作圆桌会•冷链物流专场(Roundtable on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inThe Southern Transport Corridor - Special Sess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)在南宁红林大酒店举办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出席大会并讲话。

           丁俊发在讲话中指出,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推进全球化,全球采购、全球生产、全球流通,全球消费成为新趋势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,物流先行将成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;而对大多数企业来说,供应链已从战术层面,上升为企业、产业、城市、区域、国家的战略层面,供应链绩效指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。在一个国家内,企业供应链是基础,国家供应链是根本,产业、城市与经济区供应链是重点;目前,物流与供应链的科技化进程加速,使其成为改造传统产业,提升价值链的新动能。丁俊发认为,一个国家物流能力,主要是搞好五大通道建设:商流通道、物流通道、信息流通道、资金流通道与人文流通道,五路通的出现是大势所趋,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主要标志。

           针对此次中国—东盟国际供应链合作,丁俊发指出,未来打造国际供应链合作体系要做好产业链重构。在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期,在中国产业走出去的关键期,重构东盟的产业链,充分利用东盟的资源、劳动力优势,以物流作为“一带一路”的先行者,助力中国—东盟形成各具特色的、产业布局双向的、互动互联的产业集聚区,打造共享的研发中心、生产中心、销售中心;借助中国物流业的强大基础,打造中国—东盟一体化物流体系。 



    以下为丁俊发演讲实录:

    一、变化的世界

           当今世界,正处于大发展、大变革、大调整时期。习近平主席2018年7月25日在南非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指出,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“未来十年,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十年,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十年,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十年”。

    变化的世界,要高度关注以下五个重点。

           第一、世界经济仍处于亚健康与弱增长调整期,下行压力仍然很大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,全球经济增速从5%左右下降到3%左右,全球贸易与投资增速下滑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,未来5年,全球经济年平均增速在3.7%,全球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并未有效解决,新旧动能转换並未有效实现。

           第二、美国为了自身利益,挑起全球贸易战,全球化进程受挫。美国遵循帝国木桶理论,坚守工业、科技、金融、军事、文化五大霸权,为了使美国再伟大,永远第一,首先打响了工业保卫战,国内减税,进口商品加税,特别把矛头指向中国,因为中国从2010年,制造业产值就超过了美国。但历史会证明,美国政府打错了算盘。

           第三、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,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的时代正在演变。经济上早已形成美国、中国、欧盟、日本、金砖国家等主要经济体。世界治理结构也将做出调整。

           第四、中国倡导的“一带一路”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,对完善全球发展模式,建设命运共同体将起到重大作用。五年来,已和103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签署了118份合作协议,货物贸易超过5万亿美元,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,中欧班列已开出1万列,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,许多国家抓住“中国机会” ,发展自己。

           第五、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,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,成为时代进步的主要动能。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,创新永远是动力源泉,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新能源等等,使工业农业生产、流通业、金融业都发生巨变。

    二、变化的物流

           物流起步于美国,美国物流组织名称的变更标志着全球物流发展的演变。1963年,成立美国实物配送协会(美国实物流通管理协会),1985年,更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,2005年,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。对应了全球物流经过实物配送、一体化综合物流到供应链物流三大发展阶段。

           全球物流的变化,我认为要充分关注以下五个趋势。

           第一、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与调整势不可挡,物流要有全球化视野。经济全球化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,市场经济又进一步推进了全球化,全球采购、全球生产、全球流通,全球消费,所有的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,而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支撑,所以,每个国家的物流都是开放的、全球化的。以2017年为例,全球有37.75万亿的货物要在全世界物流,物流业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产业。但全球化并不是十全十美的,带来了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增长的矛盾,物流业的发展同样要做出调整。

           第二、供应链已从企业的战术层面,上升为企业、产业、城市、区域、国家的战略层面,供应链绩效指数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。在一个国家内,企业供应链是基础,国家供应链是根本,产业、城市与经济区供应链是重点。要很好研究世界500强的企业供应链,研究美国、德国的国家供应链,研究日本、韩国的产业供应链,研究纽约、东京、新加坡、深圳的城市供应链。世界银行每二年一次发布的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2018年中国排26位,比2016年靠前了1位。我呼吁,要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,也要引起东盟各国的高度关注。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,经充分讨论,提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供应链联盟,促进绿色供应链合作,但并没有完全落实。

           第三、物流与供应链的科技化进程加速,使其成为改造传统产业,提升价值链的新动能。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大量应用,产生了数字物流与数字供应链,智慧物流与智慧供应链,使物流与供应链从机械化的1.0,经过信息化的2.0进入智能化的3.0阶段。

           第四、物流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双轮躯动,成为必然选择。发达国家在完善硬实力的同时,更注重软实力提升,发展中国家重点是补硬实力的短板,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,特别是立体的综合运输体系,现代库。我认为,一个国家物流能力,主要是搞好五大通道建设:商流通道、物流通道、信息流通道、资金流通道与人文流通道,五路通,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主要标志。

           第五、电子商务,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,将成为全球物流的新亮点。信息技术的发展,使个性化消费成为可能,人们不仅追求商品品质,还要求成本降低、时间快捷、实时体验,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商适应了这种要求,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全球产品,但最重要的是依赖物流送达千家万户。以中国为例,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己扩大到35个城市,交易额最近二年连续增长一倍以上,中国的跨境电商带动了全球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发展,国际航空物流进入黄金发展期。


           三、打造中国—东盟国际供应链合作体系

           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,第一大工业制造国,第一物流大国,全球金融危机以来,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%。无论世界多么复杂多变,中国将继续保持6%左右的中高速增长。而东盟10国,是全球经济重心转向亚太的一个重要区域,发展的空间很大。中国—东盟自贸区有19亿人口,GDP超过6万亿美元,贸易量占全球的13%,是目前人口最多的自贸区,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。中国—东盟自贸区2010年以来,在各个国家的努力下,合作共赢,取得了巨大成绩,包括澜沧江—湄公河.合作行动计划同样取得很大进展。

    根据世界物流业、供应链的发展趋势,根据中国—东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,我对重塑中国—东盟国际供应链体系提出五条建议。

           第一、产业链重构。中国—东盟山水相连,资源禀赋各具优势,产业结构各有特点,互补性强,合作潜力大。要充分利用东盟的资源、劳动力优势,在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期,在中国产业走出去的关键期,重构东盟的产业链,在中国—东盟形成各具特色的、产业布局双向的、互动互联的产业集聚区,打造共享的研发中心、生产中心、销售中心。中国政府宣布,未来15年,中国要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,吸收2万亿美元的境外直接投资,对外投资总额也将达到2万亿美元。到2020年,中国—东盟的贸易额要达到1万亿美元,东盟各国可以做很大的文章。

           第二、借助中国物流业的强大基础,打造中国—东盟一体化物流体系。包括物流基础设施,特别是综合运输体系;物流装备与技术,特别是信息化;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,特别是领军企业;物流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,特别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。建议根据不同需求,可以企业对口合作、城市对口合作、省际对口合作。目前,中国的京东、顺丰、阿里巴巴都已进军东南亚物流市场,合作前景广阔。

           第三、利用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,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的推进,物流先行。在东盟,已在建的有中泰铁路、瓜达尔港、雅万高铁等。还可扩大到集装箱运输、城市配送、公路港、航空港、信息港、物流枢纽建设与合作。推进单一窗口口岸通关模式,使物流进一步便利化。在空间布局上,每个国家都可以建一个国际物流中心,实施国内外的供应链集成。

           第四、成立中国—东盟物流联盟,设理事会,制定中国—东盟自贸区物流总体规划,协调各国物流业的发展,开展国际合作。

           第五、在中国开展对东盟各国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(包括中专、大专、本科、研究生),开设高级物流管理、物流工程、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在职教育。

           我认为,中国—东盟自贸区物流与供应链的合作可以跨入一个新阶段,共同打造国际供应链合作体系。

            2018年9月12日于南宁


    你也可以分享到:
      经典案例 CA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