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信息 Information
    顾清扬:南向通道对中国-东盟产业合作带来的新机遇
    发布时间:2018-09-12 19:01:32   文章栏目:公司动态   浏览次数:2094

          9月12日,首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国际供应链合作圆桌会•冷链物流专场(Roundtable on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inThe Southern Transport Corridor - Special Sess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)在南宁红林大酒店举行,据悉,本届圆桌会以:南向通道国际冷链物流合作与发展为主题,为各方搭建一个国际供应链合作和交流平台,充分展示当前全球冷链物流发展新趋势,对深入探讨变革下的冷链物流发展途径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        在12日的圆桌会上,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顾清扬发表了主题演讲。

         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5年来,中新两国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。中国连续5年保持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,新加坡连续5年保持中国最大投资来源国。中国在新加坡的企业已超过7500家,在新家皮交易所上市企业超过140家。未来将继续积极推进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南向通道建设,搭建南向通道建设的政策沟通、物流合作、产业对接、项目落地最佳平台,促进中新南向通道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及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开放合作。

    内容主要分三块:

    第一:一带一路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元素

    第二:如何把握南向通道带来的产业合作发展的机会

    第三:南向通道产业合作的展望

    1.一带一路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元素

    (1)北北贸易对比南南贸易

          然而,现在,无论是全球南方在制造业出口中的突出地位,其消费份额的增长,还是占主导地位的贸易方向现在是南南而不是南北,都正在发生相当大的变化。我们利用“旧的”贸易数据(来自联合国贸发组织)和新的增值贸易数据(TIVA)来评估全球贸易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变化的。

   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,即南南贸易,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相对重要性有所增加。这一比例从1995的11.4%提高到2015的25.3%倍。这种南南贸易以区域内贸易为主,尤其是在亚洲内部。然而,除了美洲的区域内贸易略有下降外,在发展中世界的所有三大洲,更多的出口流向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区域,更多的进口来自这些区域。相反,欧洲、北美和日本的贸易份额在所有3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板块上都有所下降。

    (2)南向通道连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

          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层面,“南向通道”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,进一步可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;另一方面,“南向通道”在亚洲内陆接通“渝新欧”和“郑新欧”,让中国与中西亚地区甚至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
    2.如何把握南向通道带来的产业合作发展的机会

    (1)要超越贸易合作:点、线、面

    贸易合作的点对点效应

    产业合作的块状效应

    产业合作中的产业链的条状效应

    对发展的效果是不一样的

    两者的相互促进

    (2)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(亿美元) 发展现状

          双边贸易规模大幅提升,从1995年的 133 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 1135 亿美元,2016年进一步增至 3680 亿美元。整个时期,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年增长率约 18%,而同期,东盟与世界贸易的年增长率只有 7%。2017年,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达 5148.2 亿美元,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 1/8。

    (3)中国成为东盟最大的出口目的国

          中国已连续 9 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,东盟连续 7 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。2018年1~5月,中国和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 18.9%,达到 2326.4 亿美元。

    (4)雁型模式

          1956年,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,提出产业发展的“雁型模式”。用来描述后起国某一特定产业(如19世纪日本棉纺工业)产生、发展的过程。该学说认为,在工业化初期阶段,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落后,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开放某些工业产品的市场。当这种工业产品的国内需求达到一定数量时,就为本国生产该种产品准备了基本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,国内逐步掌握了该行业的生产技术,并因资源和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占领国内市场,最终实现该产品的出口,达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。

    (5)中国与东盟原有产业整合的不足

    受区域外最终产品市场需求的约束

    导致区域内产业合作缺少内在动力

    原有的整合不能有效地应对外部的冲击

    培育区域内的最终产品市场迫在眉睫

    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,中国 + 东盟 可以逐渐形成稳定的最终产品市场

    南向通道可以成为相应的催化剂

    (6)中国从东亚和东盟的进口:消费品和中间产品

          2011,PRC从亚洲进口增长到8000亿美元,但自全球和亚洲贸易低迷以来稳定下来。总体而言,PRC从亚洲进口的产品主要面向中间产品。商品,其次是资本货物,最后是消费产品。但是,来自亚洲的中间产品进口量却在增长。2010年以来中国消费品进口不足10%该地区几乎翻了一番。亚区域,东亚份额尽管这三个类别仍然是最大的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。最近,来自南洋的消费品进口

    超过东亚的,可能是由于最终货物贸易的下降与日本。然而,在资本货物中,PRC进口其重型货物。机械主要来自东亚和南洋的其他地区。

    (7)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基础

          比较优势:产业结构、资金、人才、技术

    (8)如何克服南向通道产业合作发展的瓶颈

          首先需求与供给相结合;其次发挥产业园区的优势,抱团出海、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、产业链的集聚效应。

    (9)产业园区成为产业合作的新模式

   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,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

    中泰崇左产业园区, 泰中罗勇工业园

    中越(深圳—海防)经济贸易合作区

    中国(广西)- 印尼经济贸易合作区

    中国- 文莱产业园

    广西(中国-东盟)粮食物流产业园

   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

   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

    中国—印尼经贸合作区,越南龙江工业

    中国—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

    中国—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

    (10)建立产业合作协调机制和生态系统

          两大类:一类是政府间的行业合作协调机制,如中国-东盟合作行业联席会议机制;另一类是行业协会间的沟通协调机制,如中国-东盟制鞋产业合作委员会、中国-东盟咖啡业合作委员会,加强建设从政府间合作转向企业、商会和和民众合作。

    (11)如何加快南向通道的产业合作发展

    让合作方真正享受到共赢局

    从贸易合作向产业协同的转变

    以基础设施带动园区和城市化发展

    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

    延伸价值链,追求整体效益

    文化、教育交流、民间沟通先行

    (12)如何加快南向通道的产业合作发展

    让合作方真正享受到共赢局

    从贸易合作向产业协同的转变

    以基础设施带动园区和城市化发展

    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

    延伸价值链,追求整体效益

    文化、教育交流、民间沟通先行

    (13)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

     配合当地政府战略

     带动当地企业产业发展

     培养当地技能劳动力

     惠及当地的就业和民生

    3.南向通道产业合作的展望

    (1)将南向通道发展成跨域平台经济

    促成多方供求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合作

    聚集人气,形成集聚效应,价值增值最大化,提高南向通道的粘性 

    通过物流,促进资金流、信息流、要素流的立体整合

    (2)从价值增加到价值捕捉

    推动贸易、产业合作、高端服务业转变

   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关键


    你也可以分享到:
      经典案例 CASE